孵化器30年: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双创”时代 孵化精彩未来
孵化器30年: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双创”时代 孵化精彩未来
自1999年宁波市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在宁波高新区成立以来,宁波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已走过18年历程。
从最初的租房加简单服务,到可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类服务,再到孵化器+创业导师、风险投资、各类平台等,宁波高新区孵化器发展经历了1.0版到2.0版再到目前3.0“天使+孵化”创新版,正朝着形式多样化、功能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组织网络化方向发展。
十八载,青春正盛,未来可期。一批又一批创业“种子”在这里萌发,并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创业者“未来已来”。
做强孵化器,做实苗圃和加速器,宁波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链日益完善。“在‘双创’号角的引领下,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强化载体支撑,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扎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和宁波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字号”引领“梦想孵化团”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已建成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
“作为宁波密度最高的孵化器集聚区,宁波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器已经形成了政府、高校、民资共同参与,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错位发展的格局,为众多创业者提供高端、增值服务。”宁波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国字号”引领,创业“种子”争相萌发。依托5家“国字号”孵化器,3000多家种子企业从“梦工厂”脱颖而出。
作为宁波首家跻身“国家队”的孵化器,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搭建了留学生创业园、凌云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多个创业平台,形成了天使投资人俱乐部、创业导师团、科技金融等“滴灌式”服务模式,目前在孵企业约1500家。
经过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的精心孵化,一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科创企业飞速发展,上市(挂牌)企业25家。其中,创业板1家,“新三板”17家。激智科技研发的“增亮型光学扩散膜”,打破了世界液晶光学薄膜市场被日本、美国和韩国企业垄断的局面,目前该企业已在创业板上市。原本靠接收订单维持运转的宁变电气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10多个国内领先的变压器产品,其中“大电机启动用干式自耦变压器”等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企业已挂牌“新三板”。中之杰的“中小企业云制造平台·一云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云平台,也是浙江省入选的惟一一家工业云平台。
作为宁波惟一民营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采取政府支持、民企投资、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该中心不仅引进了北京盈科(宁波)律师事务所、长城战略咨询宁波分公司、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宁波分公司等创业服务机构,还通过入股孵化优质科创企业等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我们构建了绿色建材、智慧建筑、环境设备三大产业集群和投融资服务体系、政策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商务服务体系与企划服务体系等五大配套服务。”甬港现代科技园主任赵庆表示,目前已投资了麻薯传媒、甬创邦等在孵企业。
2005年,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宁波设立分园,通过市场化运作,把浙大科技优势与宁波市场经济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以其特有的“高、新、快、捷”的发展模式加快浙大科技成果在宁波的转化和产业化,旨在成为宁波市和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及企业的孵化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基地。“我们还创建了软件孵化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园中园’,强化高校、园区高新技术资源对地方产业的引领和辐射。”浙江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一核两带、整合提升”的发展战略,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慧谷)融趋势、链资源、树品牌,努力打造为全国知名、宁波市领先的城市经济集聚示范园区。目前,该园区集聚了中国工业设计领导者与第一品牌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太火鸟智能硬件孵化平台、首游网络、东蓝控股、中软信息等城市经济类企业,设计服务、信息服务等文化创意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同时,该园区设计产业发展活力涌现,相继获得工业设计IF奖、红点奖等行业高级别奖项;动漫影视作品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在“国字号”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专业孵化器也在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孵化器依托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经营模式,拥有孵化面积18000平方米,能满足企业在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物理空间需要。截至2016年年底,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专业孵化器引进企业百余家。嵌入式软件孵化器则以宁波高新区现有嵌入式应用产业为基础,以促进和支撑宁波市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为目标,主要服务于宁波电子、通信、家电、汽车配件等制造企业。旨在提高在孵企业的研发质量,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众创”拉开孵化新天地
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众创空间应运而生。自2015年7月宁波众创空间正式开园以来,宁波高新区掀起了一股建设众创空间的热潮,相继建立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创客空间,形成了创客组织集中化、创客活动频繁化、创业服务生态化、创新氛围浓郁化的发展势头,对宁波市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已拥有众创空间30多家,其中通过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有10家;累计引进创客会员4000余人;引进企业700余家;新孵化企业500余家;实现融资2.3亿元。
孵化梦想,众创正酣。5万平方米的宁波众创空间是创客的“梦工厂”,这里可提供钻床、贴边机、激光雕刻机等各种工具,创客们只要有“灵感”,可就地取材进行制造。“为了让自发、零碎的创客行动转化为自发、范围化的创客举动,宁波众创空间提供了平台,汇聚各种翻新资源,不仅有原材料、工具、人才资源、工业链支持,还供给场地和资金支持。”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负责人黄国炎说。
在宁波众创空间搭建的平台上,创意产品不断出现。公益伞项目“橙伞”已成功上线,1万多把雨伞在宁波地铁1号线51个站点实现全覆盖;“艾尔法”智能宠物箱在国际宠物展上颇受瞩目,首批300台已顺利交付……
与综合性的宁波众创空间不同,新材料众创空间瞄准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等三大方向,走出了一条“专业方向、专业平台、专家服务”的专业化培育通道。
不用电、不用压力,水仅依靠自身重力,通过处理膜就能实现净化。这样革命性的水处理膜,在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新材料众创空间诞生。“我们已经接到联合国相关部门的订单,30台样机已送往联合国在非洲、东南亚等地的扶贫项目。”有着16年膜研发经验的海归博士彭福兵说。
网罗专业创客,服务精英项目。宁波新材料众创空间按照“研发+创客+孵化+投资”模式,结合新材料科技城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在入驻团队和项目选择上,要求团队骨干成员具有相应领域的工作经验和研发优势,入驻的项目大多处于研发中后期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宁波新材料众创空间搭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及创业培训平台,打造国内知名的新材料产学研专业化基地。
2016年2月,宁波新材料众创空间通过科技部众创空间备案,成为宁波市首家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众创空间。目前,四幢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已进驻研发机构8家,孵化新材料项目88个,新达成入驻意向的创客项目30个,推进激智科技等龙头企业建设行业技术研究院。
“双创”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如今,在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这一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正日益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强。
在由旧厂房改造成的新材料产业加速器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峰领衔的纳米节能光电膜产业化项目已进入工厂装修阶段。这个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能实现高透明纳米节能膜的低成本、稳定化生产,将在宁波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应用产业链,打造全国建设节能系列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在这个占地面积约1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加速器内,已有20多个类似纳米节能光电膜产业化的项目确定“安家落户”。“新材料加速器是新材料众创空间的延伸,重点引进新材料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团队、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新材料企业。”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引进培育成长型企业60家,年产值达到1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材料项目,带动区域新材料产业集群式发展。
拥有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集聚宁波市约1/3的重点科技研发机构、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的检测认证机构,引进共建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兵科院)、中国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充分利用这些现有基础优势,近年来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发力新材料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持续优化创新资源:整合了兵科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国内顶尖研发机构资源的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首期8万平方米投入使用;联合中国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以新材料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导,致力于产业化导向、企业化运行、专业化服务,重点承载公共检测、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加速、科技金融等六大功能,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原创性项目,引领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投资27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部分区域已结顶。作为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决定后的首个示范性项目,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以产业功能为第一要素,围绕“国际化的新材料创新中心、专业化的新材料发展引领中心、产业化的新材料发展示范中心、生态化的新材料宜业宜居社区”的战略定位,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引入与产业功能相匹配的硬件配套体系,从平台上给予产业发展最大的保障。
根据规划,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将引进各类企业200家,培育成功或引进风投企业10家;引进产业投资与风险资本100亿元,完成对新兴产业项目投资50项以上集聚各类人才5000名;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利税10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新材料发展中心,全国产业升级与产城融合的典范园区,以及全球知名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紧紧围绕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力争通过3年努力,率先打造宁波市新材料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创新平台,建设全国领先的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